「明日大嶼」倡填海1700公頃 劉炳章稱多建成本效益更好
社會
發布時間: 2018/10/22 13:36
最後更新: 2018/10/22 13:37
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在施政報告中提出「明日大嶼」願景計劃,建議在大嶼山對出中部水域興建面積達1700公頃的人工島。曾提出2200公頃填海方案的團結香港基金理事劉炳章,今日(22日)在電台稱「唔收貨」,認為反正都要耗資填海,應多填海,成本效益更好。
劉炳章又指,港珠澳大橋、深中通道、高鐵等將粵西粵東聯繫的基建相繼落成,「明日大嶼」計劃有其策略性位置,可建立繼港島及東九龍後、第三個商中心區。
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他又稱,當局發展「明日大嶼」計劃時,可考慮以往沙田第一城公開競投填海權模式,,又或將發展權批給私人發展商,待他們以預定價格興建居屋後,政府再回購出售,並以資助價格出售給市民,指「政府一毫子也不用出」。他又認為,現時填海造地成本低。
不過,出席同一電台節目的本土研究社成員楊夏至表示,公私合營並非全是成功例子,如天水圍及馬灣一類便是失敗例子。楊夏至又稱,近年海砂供應不足,以後海砂成本只會愈來愈高,重申大規模填海投資有風險,形同「用公帑豪賭一鋪」。
楊夏至又認為,填海並非必要的選擇,當局可先發展娛樂用地、棕地等,指政府執意選擇一個經濟成本高的項目做法耐人尋味,又擔心大量耗費庫房儲備,會影響未來醫院及老人院等民生基建投資。